新華日報評論員|調查研究當“沉到一線”
調查研究當“沉到一線”
——論深入扎實開展主題教育
“信訪接待下基層、現(xiàn)場辦公下基層、調查研究下基層、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”,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的“四下基層”工作方法、工作制度,也是高質量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。在主題教育中,廣大黨員干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,多出高質量的調研成果,使之成為決策的重要參考。
“問題是時代的聲音”,發(fā)現(xiàn)、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。作為我們黨的“傳家寶”,調查研究關乎信息和決策、聯(lián)結黨心與民心。調查研究的方式有很多,最直接、最簡約的莫過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:撲下身子、沉到一線?!吨抡Z》開篇之作《調研工作務求“深、實、細、準、效”》指出,各級領導干部在調研工作中,“一定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,努力在求深、求實、求細、求準、求效上下功夫”?!罢{查研究下基層”,關鍵是要深入基層、講求實效,這樣才能獲取那些在辦公室難以聽到、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、新問題,才能據(jù)實做出正確的分析研究、科學的決策判斷。相反,調研浮于表面、不能深入基層一線,或依賴“二手材料”把握“一線情況”,或沿襲他人既有結論來代替自己思考,不僅會背離調查研究初衷,也讓基層干部群眾疲于應付,甚至還可能誤導措施制定和政策決策,從而貽誤發(fā)展良機、浪費行政資源。
相較于第一批主題教育,第二批主題教育層級下移,參加單位和人員范圍廣、數(shù)量大,貼近基層和群眾,需要解決的矛盾問題更復雜更具體。越到基層,越到群眾意見大、矛盾集中的地方,越不能逃避問題“繞路走”。早在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,毛澤東同志就堅持求實的調查研究方法,堅持眼睛向下,掌握真實情況,形成很多創(chuàng)造性真知灼見。從農(nóng)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到黨中央總書記,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遍布大江南北,每到一個地方履新,必以調研開局,正是這種撲下身子、沉到一線的扎實調研,才有了在擺脫貧困、國際化城市建設、生態(tài)省戰(zhàn)略等領域的科學決策、高瞻遠矚。這些“調研開路”、躬行求知的實踐,有益于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、認識國情、尋求規(guī)律,也為全黨上了生動的調研方法課。
改革越向縱深處發(fā)展,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就越復雜。當前,改革發(fā)展穩(wěn)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,各種風險挑戰(zhàn)、困難問題更加嚴峻復雜,迫切需要通過更多撲下身子、沉到一線的調研找到解題路徑。搞好調查研究,既要“入乎其內”,即不滿足于聽匯報、拿材料,而是多往項目一線去、多到背街小巷看、多與基層群眾聊、多朝田間地頭跑,切實摸清制約高質量發(fā)展的“難點”“痛點”所在;調查研究也要“出乎其外”,即要全面準確把握基層實際,在沉到一線的同時避免“盲人摸象”“一葉障目、不見泰山”,努力以更高高度和更廣視野審視事件,在一線調研基礎上作出全面、深刻、準確評判。同時,也必須把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,推動調研意見及時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思路辦法和政策舉措,推動解決一批發(fā)展所需、改革所急、基層所盼、民心所向的問題,真正讓一線調研所得惠及群眾。
來源 | 交匯點
責任編輯 | 陸曉蘭
轉載此文章須經(jīng)作者同意,并請附上出處(第一昆山網(wǎng))及本頁鏈接。
原文鏈接:http://m.rotooworld.com/news/detail/185995